3 月 2 日,关于美国数据库公司 Oracle 暂停俄罗斯所有业务的新闻满天飞。这是继 2019 年 9 月 26 日,Oracle 在委内瑞拉暂停服务后,因非商业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对一个国家又一次整体的服务中止的行为。
△oracle官宣推文
Oracle 数据库,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客户/服务(CLIENT/SERVER)或 B/S 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
Oracle 在很多行业的技术壁垒很高。例如,2021年 3 月 23 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Oracle 数据库标准服务采购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前公示发布,采购内容为 Oracle 数据库软件四年期原厂标准服务(主要为Oracle数据库维保续保),采购相关金额为 1.45 亿元,采用单一来源的原因是无法替换。
Oracle 暂停俄罗斯所有业务,特别强调了停止为 Oracle 产品提供支持、维护和软件更新等。
Oracle的前世今生
从发展历史看,Oracle 具有很强的政府背景。Oracle 数据最初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左右,是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款产品面世的。Oracle 之父埃里森是当时设计这款产品的 Ampex 公司的程序员之一。
在 1977 年,埃里森与同事 Robert Miner 创立“软件开发实验室”,并在 IBM 发表“关系数据库”的论文后,成立了 Oracle 公司。
一年之后,埃里森将公司迁往了硅谷,并更名“关系式软件公司(RSI)”,RSI 在 1979 年的夏天,发布了可商用的 Oracle 数据库产品,并应有于PDP-11计算机上。
美国中央情报局随后成为了 RSI 的第一个客户。此后,RSI 得到了发展,并于 1982 年再更名为 Oracle。
进入计算机时代,数据库产品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期发展起来的美国数据库产品,包括了 Oracle(甲骨文)、Informix(微软)、DB2(IBM)等为首的一大批等主流数据库产品。
Oracle 中文名称习惯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并不是 Oracle 的音译,这是 Oracle 公司进驻国内时的代理人冯星君为打开大陆市场而抢注的品牌名字。但经过冯星君的一系列商业运作,“甲骨文”这个代表着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文字的名称,却成为了一家美国数据库公司的招牌。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开,国外数据库蜂拥而入,并迅速占领了金融、电信等行业市场。直至今天,国内的数据库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仍旧被 Oracle、微软和 IBM 等国外公司占据。
△数据来源:贝哲斯咨询
国产数据库发展正当时
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在 1999 年才迎来了里程碑式发展——人大教授王珊领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数据库公司人大金仓。2000 年,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讲师冯裕才成立了武汉达梦;2004 年,南大通用成立;四年之后,神舟通用成立。中国数据库早期的四大品牌,随后陆续在政策的支持下,在一些关键领域崭露头角。
如今,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中国数据库产品及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率先打开突破并唱响中国品牌的领域,自然还是在金融领域。
2017 年,中兴通讯GoldenDB数据库在中信银行信用卡核心应用成功部署,迈出了中国数据库在金融领域核心业务应用的关键一步。
2020 年,工商银行重要的对公(法人)理财系统完成从大型主机到分布式架构改造,并顺畅运行在阿里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 之上;同年,贵阳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易鲸捷国产数据库应用项目火爆朋友圈……
一时间,国产数据库的好消息接踵而至,数据库这个聚集了大量底层信息化技术的领域,中国企业的声音犹如炮声一样,响彻在中国的市场上。
此后,中国数据库产品在分布式方面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应用,陆续敲开了政务、银行、证券、医保等领域的大门,产品性能和服务得到了用户的信任。
一时间,国产数据库的部署应用,如雨后春笋全面拓展到百行千业。
根据之前的统计,在国产数据库应用大军中,主流的数据库厂商包括了:
TiDB(PingCAP),银行客户包括微众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
DM(达梦),银行客户包括建设银行、人民银行湖北分行、武汉农商行、成都农商行……
GBase(南大通用),银行客户包括中国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农信银清算中心……
OceanBase(蚂蚁集团),银行客户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网商银行……
PolarDB(阿里云),作为阿里云端数据库,PolarDB更偏向于云租户,是阿里OB泛金融类的补充……
TDSQL(腾讯),银行客户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微众银行、华通银行……
TBase(腾讯),除了微信支付的使用,与阿里云PolarDB一样,TBase面向云租户及其他行业……
SequoiaDB(巨杉),银行客户包括民生银行、恒丰银行、广发银行、吉林省农信社……
GaussDB(华为),银行客户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原银行……
GoldenDB(中兴),银行客户包括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江苏省农村信用社、银联数据、浦发银行、贵州银行……
银行是所有国产数据库的试金石,经过了银行严苛的性能安全测试后,数据库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才算过关。
“进口设备技术不可控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隐患”。数据库国产化,实现自主可控对金融领域来说已势在必行。在数据库国产化的道路上,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是,传统银行核心业务全面运行在国产数据库上,将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
正是基于现实原因,我国在支持国产数据库创新应用方面不遗余力。中国银监会在今年初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支持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创新应用。
那么,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还处于发展成熟阶段,如何实现业务数据从国外数据库,平滑安全地复制迁移到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其实考验非常巨大。在这个替换过程中,如何在确保数据不丢失,业务不停的前提下,实现银行数据库在不同数据库系统的双向运行,以及后续的同城双活运行,对于国产数据库来讲,是一个 0 到 1 的过程。
数据流双向复制技术近两年发展迅速,在国产数据库应用中也逐渐适配了不同的场景需求,在一些银行的信创项目中,也进展顺利,未来有望助力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普及应用。
炮火终会销声匿迹,但危险从来都在,在科技领域,也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