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跑得快???
曹操:说曹操曹操到;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戴宗:绰号神行太保,能日行八百里。
跑得快的好处很多,比如人家想用锁喉功卡你脖子,跑得快,他就追不上。
言归正传,卡脖子最近在科学界是风声鹤唳,中科院院长近日在发布会上表了态,要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
除了光刻机、芯片这些耳熟能详的科技产品,国际科技巨头对国内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垄断也非常严重,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为此,2018 年 4 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加速推进核心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抓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建设,做好体系化的技术布局和重点突破。
为了实现关键信息技术的国产化,早在 2014 年,国内就致力于关键领域信息工程的国产化,从国产服务器、CPU、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到应用软件等全部实现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在商业化应用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存储等关键IT产品,国产化产品可以做到包括芯片在内的一次性替换(如图)。
但是,在国产化的替换过程中,要解决应用程序和数据迁移的问题。举一个扎心的场景,假如国内的实体企业被海外国家制裁,不能使用来自国外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产品,那么被制裁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 来自海外提供商的技术、产品和运维服务都将终止,企业需要寻找替代产品;
2. 替代产品与原产品存在异构问题,应用程序和业务数据如何安全快速地迁移过去;
3. 数据库数据迁移需要时间,但很多业务无法停止服务,如何实现异构数据库的实时迁移。
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以数据库产品为例,目前大部分的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国外数据库产品。
当国外数据库被禁用时,用户可以通过国产数据库作为替代产品,以保障业务的持续对外服务。但是数据库迁移涉及核心技术,如果用户在数据迁移时出现错误,企业的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服务停止、数据丢失、应用程序出错等。
相比于芯片制程工艺的巨大差异,在数据库迁移领域,经过长期的研发技术的投入,国内技术厂商打破了国外数据库厂商的垄断,可以做到在不影响生产业务的情况下,安全、高效、实时地将数据库数据迁移到同构或异构数据库上。
以基于数据库语义级的迁移工具为例,国内少数基础软件厂商如英方软件,已经实现同构和异构数据库数据的在线热迁移。
同构数据库的迁移:Oracle、SQL Server、My SQL 及国产数据库等,在数据库正常使用时,自动完成源端到备端数据的初始化全量复制,并实时监控及同步复制增量数据到目标端数据库。其正常流程的状态转换及条件:
异构数据库的迁移:Oracle、SQL Server、My SQL 及国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源端进行数据库数据的抽取和转换之后,以 JSON 格式转载到 Kafka 消息系统,然后通过 Kafka 同步分发到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或大数据平台等。
△异构数据库数据互联互通
异构数据库的数据迁移,是解决国外对数据库产品进行封锁后,帮助国内用户实现数据库数据安全地迁移到国产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方案。
这种方案除了安全性高,数据不丢失外,还具备实时数据迁移的特点。例如,当用户需要将 Oracle 数据库数据,首次迁移到国产数据库时,可在业务不停的情况下,实时将 Oracle 数据库的数据迁移过去,且增量数据也实时迁移过去,并在首次全量数据传输完成后,再同步到目标端数据库中。
几十年来,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产品,并没有真正成为信息化的基础和底座。异构数据库的数据迁移,是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随着各地持续推进信创产业的落地,国产化基础软件将进入黄金时代。在这个奋起直追的过程中,产品生态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广大用户为国产化基础软件提供生长的土壤。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云灾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