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多年以前的例子:
08年的某一天,李维斯(Levi Strauss)的IT高管打算做一次IT系统的升级。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个坏主意,毕竟公司的IT网络已经十分陈旧,而想要把各国分公司的IT系统进行整合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整体业务发展顺利。
按理说这事儿好像没啥风险,不到500万美元的预算物超所值,另外还有德勤咨询团队的加持,效果自然美美哒。
但却没曾想,系统升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无法完成订单,李维斯公司不得不关闭美国的3个配送中心长达一周时间。2008年二季度,李维斯因为这个IT项目损失了1.925亿美元,首席信息官戴维·贝尔亨(David Bergen)被迫辞职。
如果有一个背锅能力排行榜,运维这一职业可轻松挤进前三。
有人会说,IT运维这事很难搞的,你知道运维人员有多努力吗?但对不起,这里不是娱乐圈,当黑天鹅飞来时,没有老板会相信眼泪。
这个时代,任何一家公司对数据分析的依赖程度都越来越高,因此必然要定期对技术系统进行升级。但技术升级涉及巨大的风险,而避免风险则需要高管予以充分重视。
比如在云备份这样的项目中。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0年,使用云来备份数据的企业将从2017年的10%增长到20%。正如我们已经亲身感受到的那样,云天生就具有异地备份的属性,同时还拥有无限的备份容量。
但正如我们上面的例子所谈到的,有了这些并不意味着就万事俱备了,在你的数据上云之前,你仍然从自身业务出发,考虑如下四个问题:
1、成本问题
如果是选择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云备份的话,那么主要支出包括:存储时间、带宽以及数据迁移等费用支出。以存储为例,某云服务商提供的归档服务为例,每GB的报价为0.033元/月,那么每2T的数据一年的费用为(0.033x12x1024x2)811元,而某硬盘厂商2T的(消费级)硬盘价格则为569元。仅从存储价格来看,云的确不占有优势。云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提供了硬件产品所不具备的快速扩容能力以及节省了硬件安装和维护费用。这些都是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因素。
此外,数据在云与本地之间的迁移同样需要费用的支出。比如某国外云服务商的数据迁移只在数据离开云平台(下载)的时候是收费的,而英方股份的数据迁移则按照次数进行进行收费。
2、时间问题
不管是备份(上)还是恢复(下),云的优势都并不十分明显。虽然专线、VPC的数据传输率都可以达到10GB/S,但这更多的是一种高端服务。因此,企业应该明确有多少数据要进行备份?一次备份多少数据?隔多久备份一次?再根据网络带宽得到传输总耗时,在数据恢复的需求中制定准确的RTO、RPO规划。例如,虽然有些云平台的数据备份及归档具有价格优势,但开始恢复的准备时间却高达十几个小时,而之后等待数据回传结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3、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架构和网络的安全性,主要需要防止系统bug及网络运维问题的出现。另一个方面则是在用户看来更为重要的数据安全,主要危害来自黑客入侵及内容人员的盗取等。数据加密是最常用的数据安全方式,可以在源端、备端以及传输渠道进行加密。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密钥如何保存、如何使用等问题。
4、合规问题
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后,其实是希望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长期备份的数据需要面临归档的问题,虽然数据归档后和业务连续性的关系逐步弱化,但归档数据依然要受到合规性的强制约束。以医疗行业为例,根据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最后,在重新审视一下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个例子,如果你的企业已经准备应用云备份,那么本文所谈到的四个问题希望可以对你有所裨益。